一、2020年主要职能工作情况
2019年工商、质监、食药“三合一”,顺利实现机构改革。2020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各类案件696件,收缴罚没款875.07万元,同比增长201.3%、533%;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675家,完成5829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下达检查指令书42份,全市电梯投保2546台,完成全年投保任务的125%;全年完成各类计量器具检定42375台件,其中受理停征收费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9000余台件,减免收费约520万元;我市2019年度企业年报率97.55%,全省排名第三,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44次、抽查企业167户,实现了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全覆盖;受理投诉举报咨询20406件,同比增长12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0余万元。
(一)全面聚焦“双创”工作,在攻坚克难上聚力发力
一是聚焦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针对承担的食品和饮用水方面创卫技术评估任务,市局成立了37个督查组,10个执法办案组,各片区划分了586个监管网格。制订了《创卫评估重点点位路线图》与《迎检标准》。市场主体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食品许可持证率从85.3%提升到100%,健康证持证率从79.6%提升到100%。二是聚焦“三零单位”创建。以市政府名义印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4个专项应急预案,构筑了严密的安全防范制度体系。抓好信访维稳、消费维权等工作,处理各类消费投诉、举报、问政18898件,办结率95.8%,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
(三)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上聚力发力
一是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出台了《市局推进高质量监管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市局促进“六新”市场主体发展20条措施》《阳泉市服务业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建立了市场监管首席顾问制度,制定了《市局领导包联重大建设项目清单》和《阳泉市旅游服务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实行副处级以上干部包干重大项目企业的“一企业一顾问”服务政策;开展了质量月活动,全市有13个QC(质量控制)小组和4个班组荣获省优QC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二是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出台《市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推动7个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和4个省级地方标准立项,创建“五城联创标准化示范市”,制定发布5项团体标准。三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了《阳泉市知识产权“铁拳”行动方案》,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阳泉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局际联席会议领导组;开展专利项目奖补,共奖补项目284项,资助金额55.89万元。全市商标申请数815件,注册商标数578件,有效注册3751件;专利申请数760件,授权数445件,有效发明专利241件。
(四)突出重点务实重干,在强化监管上聚力发力
一是多渠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80家食品生产企业抽查考核合格率100%,全市79家生产企业以及学校食堂、大型餐饮单位完成风险风级评定。我市所有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入场销售者建档率达到100%。完成了全市14所高三学校20个食堂复学验收。235家学校食堂完成“明厨亮灶”建设,完成率100%。39家学校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完成率17%。先后开展了“年夜饭”、燃气直接加热火锅、“两会”期间餐饮食品隐患排查、住宅楼餐饮经营行为集中整治、网络餐饮监管等专项整治行动,督促140家餐饮单位完成整改。市级食品抽检已完成7701批次,完成全年任务116%。
二是多层次深化药械化安全监管。强化药品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了中药饮片、疫苗、二类精神药品等专项整治,查办药品案件177件,罚没款53.76万元;抽检药品442批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10%;组织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473份,达到百万人口1026份。开展化妆品流通环节专项检查和美容美发机构专项整治,抽检化妆品55批次,合格率96.4%。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专项检查,共查办案件59起,罚没款49.91万元,全部完成了7个品种31个批次医疗器械抽检。
三是多方面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目前,全市电梯投保2546台,覆盖率62.4%,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675家,下达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指令书42份;完成特种设备检验5829台,定检率98.2%。全市7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全部实现了充装过程系统控制。减免中小微企业检验检测费用121.94万元。
(五)丰富载体齐抓共管,在维权护民上聚力发力
一是着力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对627批次工业产品实施监督抽查,合格率96.8%;不合格产品后处理立案34起,罚款51.34万元。开展危化品生产企业和乙炔气市场专项检查,对1家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立案查处。加大对全市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整治,目前已摸排各类市场主体454户,封存扣留保温材料2706块,抽检挤塑板8个批次。二是持续深化消保维权活动。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推进12315“五进”活动和“一会两站”建设。三是充分运用信用监管方式。开展企业年报公示和企业公示信息专项抽查。目前,全市精准推送3435条,认领率91.6%;归集涉企信息12750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224次,检查户数3212户。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1041户企业实行联合惩戒。、
二、今年三项亮点工作
(一)积极开展“推进高质量监管 助力高质量发展”入企对接服务。为服务地方高质量转型发展,市局致力于打造以市场监管首席顾问制度为纲领的一个创新服务企业品牌,建设成以市、县(区)、站所为支点的三级联动服务企业平台,制定出一个团队、一张清单、一个方案、一套机制为主体的“四个一”服务企业模式,成为全省首家市场监管部门与各县区、开发区管委会等地方政府签订“推进高质量监管 助力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标志着行政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目前,全市市场监管首席顾问深入项目现场46次,召开3次协调会,共梳理服务监管事项166条,收集企业诉求114项,解决落实问题52项,有效推进7个未开工企业项目落地建设。
(二)顺利通过创卫技术评估。市局成立了37个督查组,10个执法办案组,各片区划分了586个监管网格,形成了“条块结合、市区协作、工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在纵向上建立了“一组、一室、四员、四队”的创卫力量格局,形成了市局领导包片督办、市局督查组跟进督查、区局站所日常检查整改、市局执法队办案惩处的创卫体系。制订了《创卫评估重点点位路线图》与《迎检标准》,精心打造高标准迎检路线和点位。市场主体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食品许可持证率从85.3%提升到100%,健康证持证率从79.6%提升到100%。查封取缔各类违建临建经营食品经营单位481户,住改商经营食品单位225户,基本解决了多年困扰食品监管、影响食品安全的顽疾。出动执法人员近6万人次,督查经营单位2万余户,整改问题11351个,营造了全市食品安全的良好态势。
(三)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域创建。在盂县、平定县先后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基础上,我市启动城区、矿区、郊区创建活动,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全域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的城市。多年来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守住了不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底线。2020年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7701批次,合格率达到99.2%,抽检量达到5.37批次/千人,超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4批次/千人任务要求的60%以上。连续两年市民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满意率达到84%以上。平定金誉、盂县凯通等11家超市被授予省级和市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作用凸显。
三、2021年工作思路及举措
(一)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持续开展婴幼儿乳粉、乳制品、肉制品及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深化校园及周边、食品小作坊小经营、保健食品、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大力推动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中小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着力强化执法办案,落实“处罚到人”要求。集中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深入开展叉车、起重机械、锅炉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扩大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保险覆盖面。开展儿童学生用品、电线电缆、化肥等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强对成品油、车用尿素等产品专项检查,强化食品相关产品、危险化学品及包装物等实施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证后监管。
(二)着力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价格欺诈行为,加强水电气暖等行业价格收费监管。严厉打击市场混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直销企业监管,加大传销案件查办力度。
(三)着力强化消费维权工作。抓好“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拓展12315“五进”、“一会两站”等基层维权网络。
四、对做好明年全省市场监管工作的建议
(一)建议省局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调研。组织全省专业人士和省局专家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工作专项调研,结合全省和各地方实际,指导地方局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
(二)建议省局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提高知识产权利用价值、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省局还没有出台相关办法和工作流程,银监委、金融办等相关牵头质押融资的部门也没有制定具体机制,使地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缺乏实操性。
(三)建议省局要强化标准化应用。推动标准化由工业领域向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全面拓展的转变,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标准化+”的思维,推动市场监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统一服装标识、统一审批流程、统一监管依据、统一执法行动、统一裁量基准,提升监管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