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促进就业、强化保障、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饭碗”问题作为筑牢社会稳定之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责任和使命,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3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44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939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2%……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的力度和温度不断提升,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激发人才“引力场”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促进社会化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是赋能百业的“链点”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对推动行业集聚、融合、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2023年12月28日,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高新区正式开园运营。园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是一个集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外包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按照集聚产业、孵化企业、激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四业”原则,园区在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区设有公共就业、社会保险、人事代理等18个服务窗口,并配备共享会议室、共享直播间、共享创业工位等10个共享区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精细化的“一站式服务”。
园区运行以来,市人社局和高新区管委会采用联合建设、共同运营模式,立足高新区、服务阳泉市、辐射山西省,围绕数字领域的优势产业,打造人才流通和优化配置平台,推动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升级,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目前,已有21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相继入驻。
实现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完善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建设,全方位为零散求职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不仅有助于引导和扶持灵活就业者利用自身优势和技能实现就业,还有助于促进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良性发展。
春节后,在天桥零工市场服务大厅,有不少求职者前来咨询就业政策、寻找就业机会。“根据你的情况,适合从事园区保洁方面的工作。这几家公司招聘保洁员,实行倒班制,工资还不错,感觉很适合你。”工作人员为一名女性求职者推荐工作岗位。
2023年,全市紧紧围绕“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省级民生实事“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市级民生实事“打造100家零工驿站”两大项目建设,为有灵活就业需求的劳动者提供精准优质和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全市共建成市级零工市场1家、县级零工市场5家,自运行以来,为1.4万余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帮助22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800余人实现就业;全市共建成零工驿站100家,其中平定县14家、盂县15家、城区35家、矿区13家、郊区10家、高新区13家,“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人社公共服务圈全面建成。
各零工市场满足不同类型求职者就业需求的同时,针对性提供各类延伸服务。盂县零工市场针对脱贫劳动力,组织女性求职者开展剪纸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平定县零工市场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信息发布、现场洽谈、结果确认“全链条”服务,提升求职者的求职体验感;城区零工市场采取公共就业经办机构与零工市场合署办公模式,为求职者提供全方位精准服务,做到“即到即享即就业”。
精准施策助力重点群体走稳创业就业路
2月19日,2024年春风行动暨阳泉市首季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招聘活动在市老年大学启动,为众多求职者提供多种类岗位和全方位服务。
春节后的首场招聘会现场气氛火热。今年决定返乡就业的张波经过认真咨询、筛选后,将简历投到一家网络公司。大学毕业后,张波就到杭州发展,有着丰富的计算机服务器运维、网络安全维护工作经验的他,对这家公司提供的网络管理员岗位“一见钟情”,并应聘成功。政府搭“桥”,让企业和求职者收获满满。现场的61家企业提供涉及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货币金融、餐饮、建筑、教育等行业及领域的2000余个岗位,11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高校毕业生700余人,现场开展的直播带“岗”活动更是吸引不少市民观看,直播间浏览量4万余次。
过去一年,各类专场招聘会在全市开展。全市各级人社部门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开展了“2023年夜市招聘暨传统特色美食技能比武”系列活动,以夜市“烟火气”为求职招聘“聚人气”,让政策宣传“接地气”,有效实现招聘会与餐饮业结合、客流和求职流的“双向引流”;组织开展了2023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体验式”招聘活动,通过入企“零距离”观摩互动,助力企业精准用人,实现企业和高校毕业生“双向奔赴”;开展首场山西中部城市群就业服务一体化高校招聘会、“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阳泉市“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高校专场招聘会、“暖冬行动 职等你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专场招聘活动……一年来,我市共举办现场招聘会108场,2683家参会企业提供5.2万余个岗位,入场求职者4万余人次,12253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同时,我市开展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线上招聘活动,1000余家单位参与,线上访问量达11万余次,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进行“不见面”的供需对接,求职者和企业实现“空中握手”。大力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993名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成功上岗,就业见习岗成为他们实现职场过渡的重要平台。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精准施策,实现“家门口”就业服务全覆盖。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促进就业的“赶考”途中,全市将继续致力织密织牢就业帮扶“一张网”,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强化就业服务、兜牢就业底线等方式,架起市场供需匹配“立交桥”,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擦亮美好生活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