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民政局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阳泉市委员会十四届二次会议D类第16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11-06 发布机构:

民建阳泉市委会:

    您单位提出的《“5G+智慧康养”精准赋能助推我市养老和健康服务》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养老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经我局认真阅研,现将我局工作相关部分内容答复如下:

    一、强化资金保障,推进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

    一是建设阳泉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2022年12月,市民政局投入135万元,建设阳泉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指挥中心和养老服务系统)建设项目。2023年2月下旬,我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以需求为导向,是全市统一的集信息发布、养老服务、平台监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养老”云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或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整合居家养老的家庭优势与机构养老的服务优势,形成新的社会服务和商业运行模式,实现政府相关部门与养老服务机构、街道(乡镇)社区(村)与居民之间的养老信息和养老需求互通互联、共用共享。目前,该平台上线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养老中心、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5大模块,待养老机构管理模块建设完成后,能够调度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老年餐桌等服务主体,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一体化的资源统筹、一门式的受理评估、一网覆盖的信息管理”。

    二是阳泉市老年颐养中心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实现网上问诊、网上看病。在“康养阳泉”开通端口,全市老年人及其子女通过“互联网+医养结合”平台,实现网上问诊、网上看病。加强与社区、医院、互联网技术企业平台等机构的沟通协调,建立动态社区老年人信息档案库,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智能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二、努力探索智慧养老模式,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深入推进智慧康养可穿戴的服务体验,在有条件的社区推广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可穿戴设备和培训,实现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全天候监测,并提供更及时、更精准的养老服务保障。2022年,我市对220户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为其安装监测失智老年人或其他精神障碍老年人定位,避免老年人走失的防走失手环、防走失胸卡等防走失装置;安装监测老年人动作或者居室环境发生险情时,能够及时报警的红外探测器、紧急呼叫器、烟雾/煤气泄露/溢水报警器等安全监控装置。2023年,对1300户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进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同时配备了网络连接设备、远程语音视频监控陪伴设备、紧急呼叫器、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器、燃气报警器、烟感探测器等智能化设备,提升了居家社区养老的便捷性。

    三、加快人才培养,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2020年出台了《阳泉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了“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使其掌握养老服务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按规定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费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按规定授予荣誉称号,并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开展养老护理员关爱行动,加强对养老护理员先进事迹与奉献精神的社会宣传。

    推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养老护理、中医养生等相关专业。把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范围。养老服务机构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足额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接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养老服务机构,新招用毕业年度和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的,也可接规定纳入社会保险补贴范围。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开发就业见习岗位,接收符合条件的青年参加就业见习,按规定落实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标准。”

    四、建立综合监管制度,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3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阳泉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成立我市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工作领导组,明确从做好登记备案监管、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监管、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从业人员监管、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做好运营秩序监管、加强应急处置监管、完善服务退出监管等八个方面,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对养老服务机构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资金、管设施,牢牢守住质量和安全底线。从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和营造社会监督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了政府主导、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大监管格局,明确各方职责任务,特别是明确了直接涉及的18个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感谢您的建议,也希望您持续关注养老服务事业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