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阳泉市经济社会取得了新进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消费市场韧性不断增强,呈现积极的恢复态势。但全市消费品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市场活力不足、潜力释放不够、县区发展不平衡等,2023年还需稳定发展预期,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加快消费品市场稳定复苏。
批零住餐四行业增速均不乐观,对服务业增加值影响较大。2022年,全市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293.1亿元,同比下降14.8%;零售业销售额完成227.9亿元,同比增长5.6%;住宿业营业额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7.3%;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5.1亿元,同比下降3.2%。四行业完成情况均不乐观,难以对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升级类消费和奢侈品消费商品零售形势较差。全年限额以上商品类值中,生活品质提升类消费明显受到制约,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和建筑装潢材料类分别较上年下降13.4%、16.9%、22.1%和3.3%,合计下拉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7个百分点;奢侈品消费方面,金银珠宝类下降10.7%,下拉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0.2个百分点。
各县(区)消费品市场运行差异较大。从分县(区)情况看,2022年,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7亿元,同比下降1.0%,矿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6亿元,同比下降5.0%,郊区区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5亿元,同比增长0.5%,郊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6亿元,同比增长0.7%,高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0亿元,同比增长0.3%,平定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13亿元,同比增长0.1%,盂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1亿元,同比下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