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体育局

关于印发阳泉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7-22 发布机构:体育局

  阳政办发〔2020〕68号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阳泉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属以上企业: 

  《阳泉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29日 

    

  阳泉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

  为建立健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机制,高效有序地做好全市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群专结合、科学应对、专业处置的原则。 

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山西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本市行政区域内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1.5 地质灾害灾(险)情分级

  地质灾害灾(险)情按照避险转移、伤亡人数或经济损失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级(见附件4)。 

2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

  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由市、县(区)两级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组成。 

2.1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指挥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或市政府办公室副调研员、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市气象局局长、阳泉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武警阳泉支队支队长、预备役步兵团第248团团长、阳泉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 

  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阳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能源局、市气象局、市防震减灾中心、市红十字会、阳泉银保监分局、市大数据应用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山西省公路局阳泉分局、国网阳泉供电公司、阳泉军分区、武警阳泉支队、阳泉市消防救援支队、预备役步兵团第248团、北京铁路局阳泉站、地质勘测技术支撑单位(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环新宇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兼任(市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见附件2)。 

  县(区)人民政府设立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县(区)行政区域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市级指挥部是应对本市行政区域中型地质灾害(转移人数100500人或因灾死亡<含失联>310人)的主体。 

  县(区)级指挥部是应对本县(区)行政区域小型地质灾害(转移人数100人以下或因灾死亡<含失联>3人以下)的主体。 

  跨市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由市指挥部负责与相邻市或县(区)进行协调;市内跨行政区域的地灾害,由相邻县(区)级指挥部分别指挥,市级指挥部予以协调。 

2.2 现场指挥部

   长:市政府副市长。 

  副指挥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或市政府办公室副调研员、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市气象局局长、阳泉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武警阳泉支队支队长、预备役步兵团第248团团长、阳泉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事发地(区域)的负责人  

  指挥部下设综合组、抢险救援组、技术组、通信保障组、涉险人员核查组、人员安置组、后勤保障组、医学救护组、社会稳定组、宣传报道组等10个工作组。根据现场情况,指挥长可视情况调整工作组组成单位及职责。 

  2.2.1综合组 

  组长: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成员:市应急管理局,县(区)相关部门。 

  职责:收集、汇总、上报灾情和救援动态信息,承办文秘会务工作,协调、服务、督办工作落实,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2.2抢险救援组 

  组长: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 

  成员:市应急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阳泉军分区、武警阳泉支队、预备役步兵团第248团、阳泉市消防救援支队、矿山救援队伍、社会救援队伍,县(区)相关部门。 

  职责:拟定救援方案,调配救援力量,人员搜救,救援指导。 

  2.2.3技术组 

  组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 

  成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质勘测技术支撑单位等。  

  技术组下设专家组。 

  职责:提供灾害点的基础信息和测绘图件,指导周边隐患排查和危险区划定,灾害趋势预测,提出处置建议,安全监测。 

  2.2.4通信保障组 

  组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成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应用局、中国移动、联通、电信阳泉分公司。 

  职责:保障通讯网络畅通。 

  2.2.5涉险人员核查组 

  组长:市公安局副局长。 

  成员:市公安局、县(区)相关部门。 

  职责:与责任单位共同承担,核查涉险人员身份信息,提供失联人员分布图。 

  2.2.6人员安置组 

  组长:事发地(区域)负责人。 

  成员: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应急局、事发地(区域)及县(区)相关部门。 

  职责:做好灾民转移、安置、救助,安抚、抚恤伤亡人员、家属,处理其他有关善后工作。 

  2.2.7后勤保障组 

  组长:事发地(区域)负责人。 

  组员:事发地(区域)及县(区)相关部门,国网阳泉供电公司。 

  职责:救援现场所需电力、照明、装备、油料等物资保障,后勤服务保障,队伍和装备场地保障。 

  2.2.8医学救护组 

  组长: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成员: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事发地(区域)及县(区)相关部门。 

  职责:负责伤员救治和医疗卫生保障,调派市级医疗资源指导援助,灾害区域和人员安置点的卫生防疫。 

  2.2.9社会稳定组 

  组长:市公安局副局长。 

  成员:市公安局、事发地(区域)及县(区)相关部门。 

  职责:负责现场及周边治安维护和交通管制、疏导,做好安置点的治安维护。 

  2.2.10宣传报道组 

  组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成员:市委宣传部、事发地(区域)及县(区)相关部门。 

  职责: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开展新闻报道,新闻发布,引导舆论。 

2.3 救援队伍

  阳泉军分区、武警阳泉支队、预备役步兵团第248团、阳泉市消防救援支队为救援主力;矿山救援队伍、社会救援队伍为救援辅助力量。 

3 风险防控

  市、县(区)两级自然资源部门会同同级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法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域、风险点进行调查、辨识、评估,制定防控措施,定期进行巡查、监测,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组织开展防治工作。要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明确防治责任,建立完善县(区)、乡、村、矿山企业及住建、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巡查、定点监测制度和风险管控措施,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 

4 监测和预警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和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配备监测预警设备,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市、县(区)两级自然资源部门会同住建、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在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人口密集区、公路、铁路干线及矿山等重要工程地段,建立地质、水文、气象监测点,实现监测信息共享,开展综合监测预警工作。监测人员和监测单位发现地质灾害前兆后,要立即向自然资源部门报告,自然资源部门及时研判处置发出预警。 

  因气象原因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发生时,由自然资源、气象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由低到高分四个级别(各级别含义及预警措施详见附件3)。预警级别达到三级(黄色)以上时,自然资源部门应向公众发布。 

5 应急处置与救援

5.1 信息报送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监测单位、监测人员及知情单位和知情人应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5.2 信息处置

  指挥部办公室收到突发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后,应迅速分析研判、核实,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5.3 先期处置

  发生地质灾害的县(区)级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灾害信息后,按照本级预案视情启动应急响应。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关责任单位和群众应在第一时间开展临灾避险、自救互救、抢险救援、危险区划定等先期处置工作,同时做好灾情核查、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和灾情监测,采取措施保障救援队伍快速开展救援活动。 

5.4 响应

  市级响应由低到高设定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四个等级。地质灾害发生后,依据响应条件,启动相应市级响应(各等级响应条件见附件4)。 

5.4.1 四级响应

  符合四级响应条件时,由市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向指挥长报告,市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启动四级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市指挥部及时指导县(区)指挥部做好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派出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协调指导抢险救援。 

  3)视情协调增派专业救援力量和医疗救援力量。 

  4)市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扩大响应的准备。 

  5)市指挥部办公室随时掌握抢险救援进展情况。 

5.4.2 三级响应

  符合三级响应条件时,由市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向指挥长报告,指挥长启动三级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市指挥部办公室通知副指挥长、成员单位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 

  2)指挥长到达现场后,应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及其工作组,接管指挥权,开展灾情会商,了解先期救援情况,分析研判灾害形势,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指挥各组迅速展开行动。 

  3)市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市现场指挥部要求,协调增调市地质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消防救援、市级医疗卫生、地质监测等队伍。 

  4)相关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做好交通、通信、测绘、电力等应急保障工作。 

  5)市现场指挥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周边地质环境、气象等监测,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6)市现场指挥部及时发布灾情及救援信息。协调新闻媒体加强抢险救灾宣传报道,统一发布灾情、救援等信息;收集分析舆情,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好宣传报道及舆论引导工作。 

  7)灾害发生地县(区)、乡人民政府要及时做好疏散和转移安置群众工作。 

  8)按照省、市领导同志批示指示精神及省应急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指导意见,落实相应的工作。 

5.4.3 二级响应

  符合二级响应条件时,指挥长向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总指挥报告,由市总指挥长请示上级,启动级响应。做好三级响应重点工作基础上,落实省、市领导指示精神及省应急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指导意见,必要时请求省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5.4.4一级响应

  符合一级响应条件时,指挥长向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总指挥报告,由市总指挥长请示上级,启动级响应。做好二级响应重点工作基础上,落实省、市领导指示精神及省应急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指导意见,必要时请求省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5.5 响应调整

市指挥部或市指挥部办公室依据灾情变化,结合实际调整响应级别。

5.6 响应结束

救援结束,险情得到控制,一级、二级、三级响应由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宣布响应结束;四级响应由市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决定响应结束。

6 后期处置

6.1 调查评估

  应急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调查评估组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估,调查评估报告报同级人民政府。评估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经过、灾害类型和规模、灾害成因、应急响应、人员伤亡、灾情损失、经验教训、改进措施等。 

6.2 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救援过程中的救援费用予以保障。市财政局负责及时支付启动市级响应时经市指挥部调用发生的抢险救援、紧急医学救援、调查评估等费用。 

6.3 工作总结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各级指挥部要对本次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协调指挥、组织实施、预案执行等情况进行总结并按规定上报。参加抢险救援的各有关单位认真总结抢险救灾工作,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指挥部办公室。 

7 恢复与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县(区)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安排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上一级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需要支持的下一级政府提供资金、物资支持和技术指导。 

8 附则

8.1宣传、培训和演练

  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预案要求制定部门预案或应急响应手册,在各自系统内开展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掌握预案知识和处置程序,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及时总结应急演练中的不足,完善预案。市指挥部办公室适时组织开展救援队伍技术比武和全市性应急演练。 

8.2 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17年10月11日印发的《阳泉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阳政办发〔2017〕105号)同时废止。

8.3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阳泉市应急管理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