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委员:
您好!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阳泉市委员会十四届一次会议提出的《进一步加快“体教融合”发展,让专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提案》(D类第026号)收悉,现对提案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青少年体育的关心,对提案表示肯定!
我市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激活体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功能,形成学校抓技能普及、体校抓专业化训练、社会力量抓个性化培训的多元化、多途径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新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体教融合”的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通过加强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推动青少年校园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近年来,政府对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在逐年增加,尤其对青少年体育赛事工作更为重视,配套有体育专项经费,对体教融合工作开展成绩突出的学校,教育、体育部门在培训、经费、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开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每年举办基础项目的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市级比赛。
一、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加快推进体教融合步伐
根据我市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与教育部门配合,充分发挥市体育运动学校的优势,在办好现有体育特色学校,如阳泉三中的射击、阳泉七中的射箭、李家庄中学的摔跤、巨城中学的举重、沙台小学的柔道、锁簧中学的自由式摔跤、晋东幼儿园的篮球等基础上,进一步将市体校现开设青少年体育项目延伸到中小学校,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教学特色,使广大青少年掌握1-2项体育技能,不仅将有效提升身体素养,改善健康状况,提高了校队的竞技水平,为竞技体育培养更多优秀后备人才,而且还能促进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为建设健康阳泉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健全体教融合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全面整合体育、教育部门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建立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形成广大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体教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我市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携手不断扩大青少年参加体育竞赛的规模,提升广大青少年的运动技能水平,让青少年在竞赛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体育和教育共同管理和开展市级青少年学生竞赛组织工作,共同拟定赛事计划、竞赛规程,统一注册资格和资格审查,逐步建 立起分学段、跨区域的 “市、区、校 ”三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重点打造以足球、篮球项目为示范引领的青少年校园体育精品系列赛事。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积极参与各级体育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与培养。
二、深入研究、合理布局,打造特色学校强化队伍建设
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8所、篮球特色学校8所、排球特色学校2所、游泳特色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9所。6所学校挂牌市足球“体教融合 示范基地”。各级各类学校将体育课内课外的组织实施情况纳入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确保学生在校参与体育活动的覆盖面。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将涌现更多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三、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保障训练场地和器材设备
阳泉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提质改造项目,被列为2023年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并写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该项目总体设计为“T”轴线串联式,构成“一场+四馆+三区”(体育场+体育馆、综合馆、多功能馆、游泳馆+体育场区、体育馆区、室外场区),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场馆将满足全民健身和市体校教学、运动员训练和生活需求,预计总投资概算为1.5亿元。2023年重点改造体育馆,预计投资5600万元,整体改造完成后,可增加体育馆室内场地面积500平方米,达到国家乙级场馆标准,满足举办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艺术体操等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对场地和灯光的要求,同时可以满足大型文艺汇演及商业会展等需求,全面提升和完善场馆功能。
2022年市体育运动学校,市财政拨付国家体育彩票公益金参加第十六届省运会比赛及项目拓展经费100万元;体育场北看台防水维修、地下综合训练馆维修经费49.82万元。
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依托体育俱乐部、辅导站点、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促进青少年群体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大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力度。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
健全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发展以学校体育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加强业余训练与学校的联系。深化和建立体教融合新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业余体校、青少年俱乐部、市体育运动学校的人才培养功能;多种形式地开展班、校之间的体育竞赛,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搞好普及扩大初级训练层次的训练面,推动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
“十四五”要围绕提升青少年体育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积极拓展体校办学功能,与中小学校合作,为其提供场地设施、教学服务、师资力量等。继续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市体校要分阶段继续实施布点建设工作,组织足球、摔跤、射击、射箭、篮球等项目进校园开展活动,继续承办“体校杯”全市中小学生篮球赛、乒乓球赛等赛事活动,提升全市青少年体育素养水平,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规模。
四、创新方式、拓宽渠道,配齐配强教师和教练员队伍
2022年5月31日,山西省体育局 山西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晋体发【2022】1号)第六条加强教练员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明文规定:(二十二)推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二十三)设立学校体育教练员岗位。
随着自然减员,会引入人才充实教师和教练员队伍。
2023年7月
负责人:
承办人:梁徐通
联系电话:33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