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用创新服务“加法”换取发展“乘法”
发布日期:2023-07-05 发布机构:

——我市优化营商环境促高质量发展纪实


     全面推行项目前期策划服务机制,组建110余人的“全代办”团队,专人跟进代办服务;“阳泉政务会客厅”与“7×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有机融合,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新阵地;实行行政审批“三分离”,基本形成环节完善、权责明晰、阳光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我市用心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用创新服务“加法”换取发展“乘法”。

    1至4月,我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4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较上月回升17.7个百分点;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1至4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8.8%;5月29日,我市举行开发区2023年第二次“三个一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项目82个……一串串数据,折射出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实效。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驱动力。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魏海文介绍,我市聚焦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实现“四化”标准,落实营商环境首位战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五大提升行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全面创优营商环境,为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代办”助力项目落地

    了解到桃河河底生态修复工程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贴心提供“全代办”服务,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审批模式,为项目拟定了一套专属审批代办方案,“清单化”的服务确保项目单位对需要办理的手续和需提供的材料了然于心。“一项目一委托”,与项目单位签订“全代办”委托书,为项目指定一名专职代办员,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务,确保企业办事能找到人、找到人能办成事。为桃河河底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精准服务,是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创新开展“全代办”服务的一个缩影。

    项目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为助力项目早日落地,我市对标项目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务。全面推行“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审批模式,通过联席会议对项目立项、规划等联合会审,建立审批清单。全面推行市、县审批局与开发区联动审批机制,协同联动,提升审批效率。组建146人的涉企服务专家团队,提供政策文件解读、办事流程推送和疑难问题协调等服务。在此基础上,印发了《阳泉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项目审批“全代办”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规范工作流程。

    自项目审批“全代办”工作方案实施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成立了“全代办”工作小组,主动了解项目前期准备和进展情况,积极开展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帮办工作,协助项目单位准备事项办理材料,项目手续办理时间缩短至1个星期左右,实现了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快办事”,助力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推进。

“会客厅”集成服务再提升

    温馨的小圆桌、自助智能取件柜、自助手机充电站……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倾情打造的“阳泉政务会客厅”内,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以“您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为服务宗旨,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坚持“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的原则,利用“阳泉政务会客厅”将业务办理、自助服务、专人帮办代办等功能融合,审批人员与企业、群众由“面对面”转为“肩并肩”;主动与企业建立服务关系,开设“惠企政策”专窗,拓宽企业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增强企业对“放管服”改革的认可度;组建全口径、高水平、专业化“全代办”队伍,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对一”的免费帮办代办服务,有效帮助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办事的便利度;融合推动“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改革,变“多证申领”为“一证通行”;推行企业开办“1110”,实现全流程“一个环节”“一表申报”“一日办结”“零成本”。

   “阳泉政务会客厅”与“7×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有机融合,可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政务服务,成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新阵地。“阳泉政务会客厅”配备政务服务、不动产服务、税控终端及取件柜等自助设备,实现了营业执照、不动产登记、社保等证照证明自行办理、立等可取;配置专业帮办代办人员,企业、群众可在会客厅内向工作人员提出业务需求,工作人员协助准备申请资料并帮助办理业务。

“三分离”打造阳光审批

   “在综合窗口提交相关手续后,就可以安心等着领取审批结果,真方便。”6月12日,刚刚领取审批结果的市民王文俊高兴地说。日前,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在行政审批工作中全面实行“受理、审批、勘验”三分离。

    深入推进流程再造是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是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重要举措。原先由一个业务科室承办的受理、审核、勘验(评审)、审批、出证等环节,已被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科学分解为4个环节,各环节既相对分离,又相互衔接,形成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独立勘验评审、窗口统一出件”的审批模式。

    企业、群众申请办理事项时,大厅综合窗口工作人员会首先进行形式审查和预受理,通过后,纸质版和电子版材料会分别经“线下”“线上”途径流转至审批科室,审批科室审核通过后做出许可决定。需要勘验或者评审时,由勘验科室牵头组织实施,结果反馈至审批科室,由审批科室做出许可决定。最后由出件窗口统一制证加盖行政审批专用章,通过现场领取、自助取件柜取件或免费邮寄的方式将审批结果送达办事企业、群众。

    为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出台了《行政审批工作流程规范(试行)》《审管推送工作规范(试行)》《行政审批项目现场勘验工作程序规定(试行)》《行政审批效能监督办法(试行)》等多项制度,完善了《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现场勘验事项目录清单》等多个事项清单,明确了涉及“三分离”各工作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

    通过实行行政审批“三分离”,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基本形成了环节完善、权责明晰、阳光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廉政风险,有效防止了审批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产生,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