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阳泉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2023年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4-03-14 发布机构:

市行政审批局作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全面落实市委营商环境“首位”战略,全力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积极推进法治机关建设,开展法治建设系列活动,完善学法用法、依法行政责任体系,学习宣传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好市依法治市办各项任务,推进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进程。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加强责任落实

局党组把落实市委营商环境“首位”战略,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局党组书记、局长、市营商办主任魏海文是落实法治机关建设第一责任人,局党组加强研究谋划,制定法治机关建设年度计划,班子成员结合分工,落实学法用法、依法审批工作职责,定期研究、推进落实法治宣传工作,纳入全市营商环境专项考核重要内容,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工作专班督导跟进、跟踪问效,推动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进程。

(二)加强顶层谋划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市委市政府将“营商环境首位战略”列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标志性牵引性重大改革任务和市政府重点工作,对“营商环境首位战略”实施情况开展常态化督导。雷健坤书记、刘文华市长分别通过“亲清下午茶”、“民营经济座谈会”听取企业家意见,找问题、定政策、改措施、强作风,其中“亲清下午茶”受到了全国工商联肯定。

(三)加强组织协同

市县两级建立了“党委抓总、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市县一体、整体推进”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格局,理顺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地方部门与条管单位、本级牵头部门与上级配合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途径,完善“信息互通、工作互联、优势互补、指标共建”工作模式。

(四)加强改革创新

立足“打基础、利长远”,编印高质量的“十四五”营商环境建设规划。着眼“锻长板、补短板”,起草制定《阳泉市营商环境首位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在经营主体提升年工作中,构建起了“1+1+10+1”政策体系,明确“十大平台”“六项行动”,为全市经营主体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截至目前,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15.32万户,同比增长17.83%,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实有企业4.33万户,同比增长30.17%;全市涉税经营主体7.42万户,同比增长22.49%。全市经营主体实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五)加强法治建设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狠抓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建立周四下午党组织学习制度,形成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中心组学习计划表,深入学习研究了《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内容,加深了领导干部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背景及十一个坚持的认识。二是推进依法执政,规范行政执法。审批局党组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研究谋划,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着力优化包容审慎、稳商助商的依法行政环境。将行政执法结果及执法流程进度在政务服务平台、“三晋通”app及微信服务号中进行公示、记录,一些重大行政执法决定通过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后予以通过。三是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局党组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宣传的首要任务,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及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时,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送进机关、企业、网络,做到普法宣传全覆盖、“十一个坚持”入脑入心。此外,通过借助“窗口审批”的平台优势,与办事群众和服务对象实现了“学法用法”良性互动,在全局上下营造了“学法、用法、普法、依法治理”的浓厚氛围。

(六)加强政策宣传

一是精准宣传政策。梳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8条”、“新36条”等惠企暖企政策,提升政策落实“精准度”。在阳泉电视台推出惠企政策系列访谈节目“泉心泉意”,已制作播放10期。通过学习“小芸说税”宣传模式,运用新媒体,采用最新手动绘画动漫技术,制作12期“政策宣传解读”动漫短视频,不断提高政策知晓度、覆盖率和政策供给“精准度”。加强在党政主流媒体上对阳泉市营商环境正面形象的宣传报道。今年以来,已在《山西日报》刊登营商环境宣传报道5篇,《阳泉日报》25篇,在阳泉广电总台新闻节目发布相关节目4条。二是打造涉企平台。加快推进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省级试点建设,梳理汇集减税降费、惠企利企政策180余条,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三是开展政策评估。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104条改革事项中92条已全面铺开并取得显著成效,形成首批9项创新示范案例。依托市委智库,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对创造提升行动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全面创优营商环境,全市营商环境以点带面持续提升。

二、加快打造“五有套餐”,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办事不求人,在阳泉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良好氛围

一是制定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出台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清理规范各种名义变相设立的行政审批,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设立和实施行政许可。二是提升政务服务品质。完善实行告知承诺后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机制和办法。开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审批“即来即办”。三是启动《阳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起草修订工作,向市人大提交了立法申请。

(二)政府统一服务,在阳泉搞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强化制度支撑体系建设,全市三个开发区累计出台完善各项政策制度近30余项。二是拓展承诺制范围。围绕企业关切度高、涉及项目多、报建梗阻大的审批事项,阳泉高新区开展企业投资核准类项目承诺制试点工作。三是深化“标准地”改革。开展双合同管理,切实提升开发区的项目用地管理水平和后期监管。四是启动“全代办”服务。全市开发区建立“全代办”队伍,建立项目前期策划服务、涉企服务专家团队、“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项目审批模式和市县审批局与开发区联动审批四项“全代办”工作机制。

(三)深度融合优化,在阳泉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便捷便利

一是落实条例规定。梳理市级34个部门十类权责事项3316项清单,编制《阳泉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推动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二是依法向经开区赋权。从2017年至今,依申请先后五次向高新区赋权2593项,最大限度满足“区内事、区内办”“与市级同权”的要求。三是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推进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改革,“5+8”一件事改革(企业五件事、个人八件事)在全市落地见效;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可全程网办率达97.26%,即办率达到45.62%,更多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

(四)全天候全景式,在阳泉跑手续有“7×24小时自助办+中午不断档+周末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

一是县区分别设立“7×24小时”自助办事项区域。布设税务、房产、社保、企业登记等各类自助终端设备,更多高频热点事项实现就近办。二是持续提升服务品质。设置不动产登记、企业登记、社保等高频业务“中午不断档”服务窗口,实现高频热点事项均可全时受理,即办件现场办结。三是打造“阳泉政务服务会客厅+7×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成功入选山西省2023年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五)法治化规范化,在阳泉看未来有“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

一是保持政策连续稳定。邀请企业家、专家、商会协会参与涉企政策的制定,通过政策反馈、精准帮扶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规范的服务。二是强化政务诚信约束。健全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和政务信用管理体系,完善政府守信践诺管理机制,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三是全面创优工作机制。高标准、严要求完成省纪委营商环境政治监督反馈问题整改,119个问题已全部销号,开展“两不一欠”、治理“黄牛”“黑中介”等专项行动,健全完善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政务服务等36项制度机制。

(六)市场化便利化,在阳泉谋发展有“高效率低成本”的最惠待遇

一是起草《阳泉市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工作方案》持续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切实做到“非禁即入、准入可营”。二是建立高效便捷的市场主体登记、注销机制。不动产大厅设立企业登记专窗“绿色通道”,合并房源核验流程,通过申请登记、缴税并审核登簿、缴费并领取证书三个环节完成。三是实施建设工程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突出招标人定标权,实施建设工程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该项改革入选省住建厅典型案例。

三、存在问题

(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举措还须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举措还需进一步完善,协同推进的力度还需加大。

(二)政务服务信息化智慧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政务信息数据交换共享尚不能完全满足“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的需求,网上办事链条不长、深度不够。

(三)政务服务的精细化和主动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重审批、轻监管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下一步,我们将以服务企业和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以培育经营主体为抓手,紧紧围绕营商环境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要求,全面创优营商环境,促进我市整体营商环境向前迈出一大步,持续释放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