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 012300895/2014-01691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发文机关: | 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阳政办发〔2014〕109号 | 发布日期: | 2014-12-17 |
主 题 词: |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阳泉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属以上企业:
《阳泉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0月20日
阳泉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
(2013—2020年)实施方案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国计民生。计量工作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技术保障。为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提高计量工作的有效性为目标,夯实计量基础,加强计量监管,推进诚信建设,完善量传体系,为持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计量工作实现新跨越,计量技术基础更加坚实,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善,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基本满足和适应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
三、工作目标
量传基础: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检测能力显著增强,构建分工明确、服务优质、行为公正、廉洁高效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计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手段,到2020年,新建医疗卫生、食品安全、节能减排、安全防护、生产工艺控制等新兴产业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8项,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民生计量:建立民生计量长效监管机制,计量惠民服务力度不断增强,诚信计量体系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市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加油机、电子计价秤、出租车计价器和民用“四表”等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8%以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总体抽样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创建300家诚信计量示范单位。
能源计量:建立健全能源计量器具和计量数据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全面提升能源资源计量检测技术服务能力与水平。到2020年,全市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符合GB17167《通则》规定,周检率达到100%;全市年综合能耗10000吨标煤以上用能单位实现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实时、在线采集。进一步完善能源资源计量体系,搭建全市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
工业计量:企业计量检测能力明显增强,计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建立符合要求的计量实验室或计量控制中心,在生产加工、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和过程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计量器具,有效应用计量数据,实现生产全过程监控。引导大中型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按照《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SO10012:2003)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指导中小企业落实国家规定的计量检测规范要求,全面提升企业测量管理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计量基础,加强检定能力建设
1.加强计量标准建设,提升量传溯源能力。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重在强化本区域量传能力和强制检定能力,保证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重在强化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和强制检定需要,重点建设贸易结算、医疗卫生、民用四表、计时计费等便民性、基础性计量标准;专业计量授权机构突出专业特点,重点建设涉及民生计量、保障安全生产和服务重点产业计量标准,向高效、精确、专业方向发展;企(事)业单位重在强化内部量值传递所需的计量标准建设,采用先进的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设备,满足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升级的需要。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计量检测能力。进一步改扩建实验室面积、试验场地,改善实验环境,满足计量检测要求;加快现有计量标准信息化改造,提升其自动化程度、信息化水平并有效拓展其量程和准确度;加快淘汰陈旧落后不符合实际需要和计量检定规程的设备,全面提升计量服务和保障能力;积极引进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
3.开展检定量值比对,确保量值传递准确。积极参与省级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量表、电子计价秤、甲烷测定器、压力表等检定项目量值比对;组织开展市县两级电子计价秤、甲烷测定器、压力表等检定项目量值比对,在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的基础上,验证和提升检定水平及技术能力。
4.培育计量校准市场,提升专业校准能力。加强对校准服务机构的管理,指导和规范校准服务行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积极培育热学、电学、长度和力学等计量校准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现有计量检测资源的整合集聚,构建投资多元化、营运市场化的公共计量检测能力发展的新机制,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促进高技术计量检测服务业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校准服务需求。
5.加强计量队伍建设,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建立覆盖不同专业领域的计量专家库。选拔年轻技术骨干,参加省级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平台的研究和实验活动,培养一批计量学术带头人。健全计量培训机制,组建培训骨干队伍,分层级、分类别做好各部门和各企业的计量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湛的计量技术队伍。加强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技术人员40%取得注册计量师资质。
(二)强化民生计量,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1.加强重点计量器具监管。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及集中整治等方式,建立煤矿安全防护、交通安全监测和医疗卫生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计量器具长效监管机制;组织开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加油机、电子计价秤、出租车计价器、民用四表等重点管理计量器具监督检查。
2.强化商品量计量监管。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粉、杂粮、食用油、熟肉制品、饮料、包装饮用水、酱油、醋等定量包装商品开展经常性计量监督检查。强化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自律,落实企业计量主体责任,严厉打击过度包装、缺斤短两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各种计量违法、违规行为。
3.开展计量惠民活动。在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行业、商店超市、医疗机构、配镜行业、道路交通、公用事业、中小学校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实施“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工程。逐步推进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常规医用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工作。
4.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在服务业领域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加强诚信计量教育,树立诚信计量理念。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培育自律意识,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活动,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实施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建立商贸领域诚信计量“红、黑名单榜”,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三)强化能源计量,有效促进节能减排
1.建立能源资源计量管理体系。强化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的主体责任,指导用能单位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合理配备和依法管理能源资源计量器具,对能源资源计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有效应用。
2.开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组织对全市年综合能耗10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计量审查,审查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和培训,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检定(校准)和使用,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及应用等内容,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能源计量意识,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夯实科学管能用能基础,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3.加强能源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加大计量技术机构投入,加强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完备的衡器、电能表、油流量表、气体流量表、水流量表、温度仪表和压力仪表等计量标准和检测装置,不断提升能源计量技术服务能力。
4.推动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通过开展能源计量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搭建“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由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能效计量器具检测校准、能源计量技术研究和节能改造技术服务等四个基础平台组成的能源计量中心建设,实现对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有效监管,提高能源计量技术服务能力,为各级政府实施节能管理提供权威准确的能源计量数据。
(四)强化企业计量,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1.建立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依托阳泉市耐火材料检测中心,建设耐火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全市耐火产业提供计量检定、校准及测试服务;依托山西科林矿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整合资源,建设煤矿安全计量器具计量测试中心,为全市煤炭产业提供计量检定、校准及测试服务;依托阳煤集团华越机械制造公司,建设装备制造业计量测试中心,为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提供计量检定、校准及测试服务。
2.引导建立计量检测体系。鼓励和指导企业建立计量实验室和计量测试中心,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引导大中型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按照GB/T1902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落实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要求,强化计量管理。指导企业在生产加工、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和过程中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计量器具,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加强计量检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全面提升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保证产品质量。
3.加强安全计量器具监管。加强对涉及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环境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甲烷测定器、风速表、一氧化碳检测仪、粉尘测量仪、压力表和测速仪等计量器具的监管,督促使用单位按照要求配备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建立和完善安全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确保其量值准确可靠,为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奠定基础。
4.扶持计量器具制造业发展。加大对压力表、甲烷测定器和可燃气体报警仪等计量器具制造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升级改造,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不断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强化对制造计量器具企业监督检查,增强企业计量法律意识,确保计量器具质量可靠、量值准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安监、建设、公安、交通、卫生、商务和环保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计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照计量量传溯源体系特点和要求,分解细化目标,建立完善的计量服务和保障体系。各级质监部门要加强对计量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强化社会宣传,密切部门协作,落实相关责任,确保《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计量服务快速增长的需要,逐步增加计量专项资金和计量经费保障,加大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的投入,重点支持其加快计量检定实验室达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和计量检定设备更新改造。将集贸市场在用电子计价秤、乡镇和社区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常规医用计量器具、民用四表免费检定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所需经费要逐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三)强化考核监督。各县(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落实本《实施方案》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地区、本行业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发改委、经信委和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能要求,把计量发展规划纳入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及时研究制定支持计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强制检定所需计量检定设备投入,完善基层计量执法手段,提升计量执法能力和水平,共同做好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司法鉴定、行政执法、食品安全、电子电信、道路交通等领域的计量工作。《实施方案》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质量工作考核。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