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市管理局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391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朱继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聚力桃河两岸生态修复 加快建设美丽阳泉的建议》第391号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03年建成的桃河公园是我市城市绿化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水平较高的一块综合性公共绿地,乔、灌、花、草的有机组合和步移景异的景点构成了城市最主要的生态走廊,与近几年建成的五渡湿地公园、白羊墅湿地公园相连接,成为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发挥了河道治理的示范效应。
一、近两年工作成果:
一是桃河两岸种植桃树。结合“百里桃花园,月季伴阳泉”景观提升思路,2022年在桃河公园城区段种植了20余个碧桃品种,2023年春季在桃河南北两岸共计约5公里(从宏成桥至四矿桥、北岸桃源桥西侧)栽植了满天红、绯桃、紫叶碧桃(红色)、五宝、人面桃、白碧桃等6个品种共3076株桃树,近两年累计种植桃树5000余株,有效增强了桃河公园“春季桃花”景观特征,对改善桃河公园沿线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建设桃河公园绿道。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工作要求,市园林管理处在桃河两岸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2023年在桃河公园园内增设一条总长度为16.5公里、宽度2.4米的健身步道,在充分利用原有游园路的基础上,优化路径,形成一条穿梭于植物景观区域的慢步道。路面采用彩色沥青砼耐磨路面,以增加健身体验感、舒适感。现状公园植物种植以乔木、地被为主,规划在园区增加桃树、月季等花灌木,结合健身步道,形成“人在花中穿行”的景观体验。其中桃河南岸包括新建彩色沥青砼步道;改造一个广场(四矿口南侧入口广场);新增四座无障碍坡道(水一方宾馆坡道、华盛桥南坡道、四矿口南岸坡道、新泉桥南岸坡道);安装室外配套照明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等。桃河北岸包括新建彩色沥青砼步道;改造两个广场(四矿桥北入口广场、滑冰场);新增三座无障碍坡道(西河口坡道、四矿口坡道、意大利花园对面坡道);安装配套室外照明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等。力求在2025年实现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1.0公里,到2030年城市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1.5公里的既定目标。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努力推进构建“一带、两道、三线、四区、多点”的河流生态景观空间布局。
一带:贯穿城市东西的桃河水域带。通过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主槽防护工程,结合地形地势现状进行综合治理,全新打造一条长度为50公里的桃河生态景观带,实现桃河阳泉矿区——娘子关段全流域治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为沿线居民提供更为贴近大自然的生态休闲空间。
两道:形成南北两岸堤顶绿道。根据河道景观的定位和生态特征,紧扣桃河历史及突出元素,以乡土树种桃花装点两岸,在重要路段及人流量大的地方成批量种植观赏性桃花,在沿线村庄种植桃树经济林,在桃花盛开时节河面漂浮桃花,营造《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的优美意境,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桃河,并串联起周边和沿途旅游景点,从赏花到品桃,带动桃花、桃果、桃木制品开发,观赏性与经济性有机结合,以桃兴业、以桃促美、以桃为乐,再现历史上“桃江”之圣境,形成“百里桃花太行峡谷”。
三线:依托石太铁路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桃河两岸景观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城乡景观带。顺桃河河谷修建的老石太铁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铁路,又称“正太铁路”,是当年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更是阳泉人不能忘却的城市记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建成为周边村庄的连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桃河两岸树木茂盛、河流水清岸绿、林密灌绿草盛四季不同色,形成美丽景观。
四区:打造传统古村落区、红色功能区、休闲度假区、农耕文化区。对桃河两岸沿河文化精髓进行提炼和导入,融合当地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形成主题明确的景观区域。
多点:围绕“人、城市、生态、文化”主题,实现高度融合。阳泉是一座红色之城,是中共创建第一城,也是百团大战主战场,地处太行山中部,自然风光雄奇秀美,丰富的旅游资源遍布阳泉市全境。串联起全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及城市主干道路形成的道路绿化带、桃河两岸的城市中心公园、保晋公园、植物园等,红绿结合,在红色领航、生态筑基、绿色发展上做足功夫。
阳泉市城市管理局
2023年10月24日